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宗教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现可行者。疏
之于后。冀令昏昧渐除法灯遐照也。

** 四依部第二

夫根钝时浇信坚难具。行浅德劣 智正
易迷。
要须机教相符文理洞备。故经曰。虽诵千章
不行何益。今立正义须凭宗意。教有权实。行
有昏明。故 (第 1013a 页)
行 法有二种。一能转。谓得可爱
身因。即得生死胜身之因。二能还。谓离染
缘正智喜因。即出世间之因。正 智正
因也 (第 0256b 页)
境界而此證者无
有境界唯真如智名为法身 行体中。以依转
识等者。境界即是现识。必依转相起故也。
然本 智正
證之时。实无能所。岂可得说以
为境界。今但约后得智中业识未尽故。转
现犹存。假就此识说正證中定有真如 (第 0280b 页)
为一觉熏习。庄严一大法身之果。是故名为
因熏习镜。云何名为三种世间。一者众生世
间。二者器世间。三者 智正
觉世间。众生世间
者。谓异生性界。器世间者。谓所依止土。 (第 0471b 页)
智正
觉世间者。谓佛菩萨。是名为三。此中镜者。谓
轮多梨华镜。如取轮多梨华。安置一处。周集
诸物。由此华熏 (第 0471b 页)
。破相成空。不同凡夫。系而实有。不同彼
故。不空不有。何法不空。为智能随缘照机利
物故。何法不有。为 智正
随缘时。无性相故。无
生住灭故。华严经则不然。但彰本身本法界
一真之根本智佛体用故。混真性相法报之 (第 0738b 页)
【三界如蚁循环。轮转无巳。】

「贪恋世间。阴(五阴也)(十二因缘)成质。」

【世间有三种。 智正
觉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此论
迷情贪恋有情。器世间非谓 (第 0230b 页)
智正
觉世间也。】

「从生至老。一无所得。」

【妄法本空。】

「根本无明。因兹被惑。」

【根本智受 (第 0230b 页)
拟观光于座
下。宏智熟视晖而容之。晖微疑其所以。乃自请挂搭。
宏智召晖至榻前。诘以宝镜颂。晖骤进语。 智正
色遣
出之。晖乃折节自悔。从前宝惜一齐放下。一夕正往
圣僧前烧香。适弘智来前。晖见之顿悟大旨。自尔问 (第 0653a 页)
 大中德隆禅师
  白鹿仲豫禅师 签判刘经世
  荐福重言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白云放禅师
  兴福 智正禅师 
荐福岩禅师
  凤山世如禅师 双峰弼禅师
  幽岩觉禅师
 承天宗禅师法嗣
  崇福了禅师(不列章次 (第 0364c 页)
  黄蘖志因禅师 大中德隆禅师
  白鹿仲豫禅师 签判刘经臣居士
  (巳上四人见录) 荐福重言禅师
  白云放禅师 兴福 智正禅师
  荐福严禅师 凤山世如禅师
  双峰弼禅师 幽岩觉禅师(巳上七人无录)
 支提隆禅师法嗣三人
   (第 0008c 页)
禅师
* 签判刘经臣居士(已上四人见录)
* 荐福重言禅师
* 白云放禅师
* 兴福 智正禅师
荐福严禅师
* 凤山世如禅师
* 双峰弼禅师
* 幽岩觉禅师(已上七人无录) (第 0522c 页)
光。于座下。宏智熟视晖而容之。晖微疑其所
以。乃自请挂塔。宏智召晖。至榻前。诘以宝镜颂。晖骤
进语。 智正
色。遣出之。晖乃折节自悔。从前宝惜一齐
放下。一夕正往圣僧前烧香。适宏智来前。晖见之。顿
悟大旨自尔 (第 0611c 页)
大有异非二乘能有如摄论广
起位次第体如决择分善以慧为自性同时五蕴如
理准思大论七十二广明五法中云如实 智正
智所
摄寻伺分别所收法师云若依摄论等寻思在燸顶
实智在忍第一法决择分善是有漏云何实 (第 0137a 页)
智正

收义曰此约后得智说后得智亦作寻思如实观以
实智邻近见道收又释大义曰寻思位智未决定实
智位智巳决定 (第 0137a 页)
 二明三慧。谓闻思修。萨婆多宗于三慧中若
凡若圣唯用修慧断见修惑。以是定心能断
烦恼。闻思散乱不能断惑。杂心论云。修慧能
断烦恼。永离名故。及正定故。非闻思也。成实
论宗闻等三慧皆断烦恼。成实论云。假名心
者。或以多闻智因缘断。或以思惟智因缘断。
实法心在暖等中以空智断。大乘法中亦以
修慧断除二障。不以闻思。摄大乘云。奢摩毗
那智缘总法为境。刹那刹那能破坏诸惑聚。
涅槃经云。定动智伏除。摄论复云。显是修慧

非闻思慧 三明三智。谓加行正体后得之
三智也。萨婆多宗及成实论断结之智虽复
论。不说加行智名。然对治 智正
当三智。加行
智非正体后得。大乘法中所断二障。大地已
前正用加行为无碍解脱断其惑障。以得人
空故唯加 …… (第 1038a 页)
能灭。遣约现
在。灭约未来。摄大乘复云。得无分别智则解
相结。相结不起粗重随灭。以此当知初地已
上中 智正
断非前后智。以其前智但作导。后
得智者唯能后助。问曰。其加行智能断惑障。
其正体智复除智障。何故不说 (第 1038a 页)
皆得显现。若念佛时随
所思念彼彼法中佛义显现。思色受等应
知亦尔。无分别智行诸义皆不现者。谓无分
智正
现行时。一切境义皆不显现。当知无
有义者。谓由前说种种道理。当知境义实无
所有。欲显其识如境亦无故。 …… (第 0367c 页)
 说此最高远」
#+END_VERSE


释曰。此中显示声闻等智与菩萨智五相差
别。无分别差别者。谓声闻等缘于蕴等分别
识生。非菩萨智分别蕴等。非少分差别者。
谓显三种非少分性。一所达真如非少分性。
二所知境界非少分性。三所度有情非少分
性。所达真如非少分性者。谓菩萨智具足通
达补特伽罗法无我性。声闻等智入真如时。
唯能通达补特伽罗无我之性。所知境界非
少分性者。谓菩萨智普缘一切所知境生。
声闻等智唯缘苦等诸谛而生。所度有情非
少分性者。谓菩萨智普为度脱一切有情。勤
趣菩提。声闻等智唯求自利。无住差别者。
谓菩萨 智正
为安住无住涅槃。非声闻等。
是故差别。毕竟差别者。谓声闻等于无馀依
涅槃界中一切灭尽。菩萨于此涅槃界 (第 0368b 页)
应知随其意引诸大众。谓引天夜叉等
众故。引白法者谓如意所欲则白法现前应
知。由转识聚依故。得镜智平等 智正
观智
作所应作智。于中镜智者。所应知法虽不现
前。无忘失如世间善习经书故。平等智者于
通达时。于一切 (第 0314a 页)

一生。百千佛身共在一处。而似一身不相障碍。谈实
各别。如众灯明遍似一身。名之为共。】

「章。正 智正
为法身了因馀二助等者。」
【此中二智。望彼
三身因果通说。若唯约因者。且如初地前證真如理 (第 0215b 页)
无因习成性。馀之二身
二性亲得。又有三种因。谓闻.思.修。修慧正
为亲生了因。闻思疏助。又三智因。正 智正
为法身了因。馀二疏助。正智.后得为受用正
生因。加行疏助。后 (第 0366b 页)
智正
为变化正生因。馀二
疏助。旧说三因。一应得因。谓即真如。所应
得故。二加行因。谓菩提心愿。三果圆满因 (第 0366b 页)
世间能断智障。智障有三。一是
智障。所谓分别空有之心。二是体障。所谓
建立神智之体。相状如何。谓彼缘 智正
观诸
法非有非无。舍前分别有无之碍。虽舍分别
有无之碍。而犹见已以为能观。如为所观。见
已能观。心与 (第 0564a 页)
体相云何。钝根之人。无学心起
多念相续悉名尽智。利根之人。无学心起初
念名尽。第二念后即名无生。然尽 智正
缘谛
理能有所尽。故名尽智。非缘其尽。无生亦尔。
正缘谛理。能令所断后更不起。故名无生。非
缘无生。 (第 0848a 页)
名。然就德中境体合目。世间境也。解
是体也。依如花严。世间有三。一众生世间。二
器世间。国土住处。三 智正
世间。二谛诸法。于
此悉解。名世间解。依涅槃经。世间有五。一
众生世间。如来能知名世间解。二五阴世间 (第 0864b 页)